武昌職業學院,沈凱文既是一名大三學生,也是一名車間銑工。11月22日,隨著該校高端裝備智造學院產教融合學院揭牌,沈凱文和20名學生成為校辦工廠里首批正式全職大學生。
早上八點,沈凱文和同學從學校寢室出發,乘坐通勤車直達校區旁的高端制造產業孵化園,園區內除了學校全資注冊的湖北中鑲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還有另外兩家簽約入駐的學校合作精密制造企業。在公司車間,根據設計圖紙操作銑床加工各種零件,是沈凱文每天的主要工作。
“我們制作的零件,要把誤差控制在納米級別,這需要非常細致地操作。”在生產車間的銑床前,沈凱文有條不紊地調試操作屏上的參數,十幾分鐘后他就拿到一個剛切割好的金屬支架。
一旁的專業課老師胡田秀,拿起零件端詳后,滿意地點點頭。經過校驗檢測后,這些零件將發往中國船舶、航天科工等企業的生產組裝車間。
今年9月開學季,湖北中鑲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田秀走進學校課堂,為2023級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開講導論課,并指導該專業學生本學期在公司的實訓課程。
據介紹,“校辦工廠”內工作的學生有兩類實訓模式,一類是跟崗學習,覆蓋相關專業所有學生,分學期在實訓期間完成課程教學;另一類是脫產學習,即部分大三學生經過雙向選擇全職在崗學習,除了獲得相應學分還能獲得每月平均4000元的生活補貼。
“相比每月的收入,在工廠的工作經歷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胡田秀表示,跟崗學習的學生有10年以上資深的老師傅傳幫帶,特別優秀的學生將會優先留企工作或推薦就業。
產教融合是生產與人才教育,學校與行業企業的“雙向奔赴”。武昌職業學院高端裝備智造學院院長汪洋告訴記者,通過跟崗學習、脫產學習“兩種模式”相結合,教室理論化的教學前端、數字化的教學后端模擬平臺以及車間實地實訓“三步走”,在學校“校辦工廠”里實現了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的完美融合,探索搭建起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技能新人才培養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