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
發布時間:2025-03-05 14:47:35來源:
15210273549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明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李強表示,提出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與可能。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并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體現了在就業總量和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背景下,加大穩就業力度的要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目的在于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系,使價格總水平處在合理區間。實現這些目標很不容易,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經濟增速不僅是宏觀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更是就業質量、工資水平、發展信心等的綜合體現。
此前市場也普遍預期,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這符合中國的潛在增長水平,反映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的挑戰性,體現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務實態度,也是保障就業、化解風險、實現2035年GDP總量“翻一番”的必要前提。
2024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0%,在外部壓力增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背景下,順利實現全年GDP增速目標。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宏觀經濟表現亮眼,生產和消費端都有環比改善的跡象,房地產止跌企穩的基礎不斷鞏固,為2025年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曾表示,關于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考慮,既要兼顧需要與可能,也要做好與中長期規劃銜接,充分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需要。去年出臺政策的效應將持續顯現,今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的空間,加上宏觀調控的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
年初各地召開的地方兩會上,31個省份公布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有20個省份將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在5%以上。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2025年政府預期目標的設定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形勢及當前發展階段的核心需求,整體思路仍將堅持“穩中求進”。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目標設定在5%左右,這一判斷基于近年來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持續推動結構優化和新動能培育的趨勢。設定這一目標既反映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的挑戰性,也體現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務實態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認為,從必要性看,維持5%左右的增長既可為長期規劃預留緩沖空間,又可為短期吸納就業提供經濟支撐。從可行性看,我國經濟潛在增長水平仍在5.0%以上,通過加大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可以實現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實現平穩增長既是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的要求,也能為“十五五”規劃打好基礎。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以來,經濟運行積極因素持續積累,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同時,為了實現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標,需要2024年至2035年間的年均實際GDP增速達到4.7%左右,因此建議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也保持在5%左右,有利于夯實當前經濟邊際改善的一些成果,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上述報告稱,考慮經濟活動和政策落地都需要傳導至微觀主體才能生效,微觀主體信心不振會弱化宏觀政策的實際效果,因此建議后續將名義增長率納入目標考核或者增加名義增長率的考量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我要久久發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