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拍出當晚,我們門店就成交了兩套。”二手房經紀人劉陽邊說邊戴起電瓶車頭盔,準備出發帶看。3月末,這家中介門店所在的上海靜安區大寧板塊,宅地拍出樓面價92659元/平方米,成為單價地王。地王拍出的首個周末,門店新增了28組帶看預約。
近200公里外的杭州,錢江新城二期的一售樓處沙盤前,也圍滿了購房者。“隔壁地價都突破4萬元了,搖號概率會不會更低?”手持項目戶型圖的金先生正詢問著置業顧問——該項目周邊地塊在11個月的時間里,成交樓面價已上漲近1萬元。
今年一季度,中國核心城市的土拍情緒明顯升溫。上海、杭州成交的住宅用地分別以29.0%、43.3%的平均溢價率領跑全國,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地塊成交樓面價也創下新高。同時,部分遠郊或二三線城市的優質地塊,房企舉牌意愿也在增加。
據澎湃新聞統計,僅在3月25日至28日4天時間內,上海、杭州、成都的土拍市場就接連拍出5個地王。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繼續上漲,上海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領漲全國;杭州、成都環比均上漲0.5%位居其后。
樓市復蘇了嗎?
市場預期轉變了嗎?
杭州錢江新城二期的潮語映月軒售樓處內,人頭攢動。金先生和愛人已接連兩天到訪,“我從3月初才開始看房,一方面是感覺市場回暖了,我掛牌的房子沒有遇到傳說中的‘大刀’;另外就是旁邊出讓的地塊樓面價不斷攀升,以后沒有限價盤了。”
潮語映月軒所在地塊于2024年4月成交,樓面價3.2萬元/平方米。2024年12月,一路之隔的地塊樓面價升至3.76萬元/平方米。到今年3月,附近地塊樓面價已達4.18萬元/平方米。
交談中,金先生詢問項目銷售人員,“旁邊的地,比我們這個項目地價貴了將近1萬元吧?”
“地價上漲后,一些刪掉我微信的客戶又開始打電話來咨詢。”項目營銷人員感慨,“之前有些客戶不著急,多個地王出來以后,購房情緒明顯緊張。”
售樓處內的看房人群(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去年10月,杭州全面取消新房限價。作為上城區唯二的限價盤,潮語映月軒的表現或是杭州新房限價項目的一個縮影。該項目前四期報名登記的購房者在400-500組。3月中旬項目加推,第五期報名的則超過1200組,成為錢江新城二期板塊首個拼社保的樓盤。
售樓處內的看房人群
杭州西湖區的杭鐵萬科·云耀之城項目也是同樣場景,樓盤限價2.8萬元/平方米,周末項目日均到訪量150組至200組。銷售人員介紹,“今年2月,綠城在一路之隔拿了塊地,樓面價18477元/平方米,創云谷板塊新高。業內預測未來銷售價格在3.5萬元/平方米左右。”
不只新房項目,二手房市場也泛起漣漪。
拱墅區湖墅板塊,中介門店里張經理正忙著和房東打電話:“您堅持不下調價格嗎?”
今年1月,板塊內一宗地塊被多家房企爭搶,溢價率達71%,6.4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刷新杭州單價地王。“一天調整一個價”,區域內經紀人提到,地王誕生后,周邊次新房房東心態明顯發生變化,購房者也同樣買單。“杭曜置地、綠城馥香園等樓盤成交量開始增多,成交價回穩”。
杭州拱墅區湖墅地王
同樣情形也在上海上演。太平洋房屋大寧板塊一名經紀人提到,靜安區大寧板塊地王誕生后,一些原本觀望的買家開始出手,交易周期明顯縮短。與此同時,近1/3的業主選擇下架觀望,地塊旁邊的永樂苑、大寧瑞士花園等樓盤有業主上調價格。
地價往往被視作房價的先導信號。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地王的誕生通過“面粉貴過面包”的邏輯傳遞漲價預期,短期會刺激購房者提前入市,帶動成交量價波動。長期來看,地王顯示出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應短缺與房企補倉需求的矛盾,也預示著出現地王的城市房價有結構性支撐。
房企為何要搶地王?
“去年底以來,更多房企選擇高溢價獲取優質地塊。”一位關注土地市場的業內人士說道。
進入2025年,核心城市核心板塊的土地競拍激烈程度有增無減,甚至出現“面粉貴過面包”。同時,大房企重回部分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尋找結構性機會,地塊競爭加劇。
3月14日,山西太原舉辦春季商品房大型促銷活動,市民在現場咨詢房源信息。 視覺中國 圖
重倉杭州的本土房企綠城中國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旗下項目外省客戶占據一定比例,這些外省購房者有些是被杭州“六小龍”等產業概念吸引來的。“杭州已經全面放開限購,我們接觸到很多溫州、臺州的客戶,他們看好像杭州這樣的熱點城市,為子女提前買房,也是做資產配置。”
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杭州已連續10年實現常住人口兩位數增長。2024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1262.4萬人,比2023年末增加10.2萬人。成都的常住人口規模已20年持續上漲,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2147.4萬,與北京(2183.2萬)人口規模比肩,而上海的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
上海靜安大寧地王
“這輪地王有一個共性,基本都位于經濟發達的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房地產專委會主任王業強看來,這些城市產業結構多元,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形成強勁的住房需求。
多位地產業內人士提及,核心城市采取多批次、縮量提質供地策略,將形成“優質地塊-高溢價成交-市場信心提振”的正向循環。
以上海為例,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海加強核心優質區域的土地供應比例,年初預供地公告規模同比上升13%,平均供地容積率從1.87下降至1.78,極少數高容積率項目均為城市核心地塊。
又如,杭州西湖區蔣村地塊成交樓面價達8.8萬元/平方米,地塊容積率僅1.1,板塊內超8年未有宅地供應;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三期宅地成交樓面單價沖破4萬元,板塊規劃利好較多。海淀區地塊的樓面價直接將北京宅地帶入“10萬元+”時代,地塊位于海淀區核心區,臨近中關村軟件園、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高科技企業聚集、職住平衡需求突出。
梳理高溢價拿地房企的表態,核心板塊與高素質地塊已成為頭部房企低風險配置的首選。
“比我們的預期還是低的,位置地段、低密度造就了地塊的稀缺性。”建發國際集團董事會主席林偉國談及競得的杭州“地王“項目時說道。這家公司3個月內已接連拿下北京、成都、杭州3個地王,耗資158億元。
政府的供地節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企的競拍熱情。綠城中國行政總裁郭佳峰透露,預計杭州今年全年70%左右土地會在上半年推出,大家擔心上半年不拿地下半年拿不到。
建發國際集團行政總裁田美坦也表示,據其觀察:多地政府供地策略上有所調整,更注重核心區優質地塊的供給,這些地塊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強,自然會獲得更多的競爭,結果就是溢價率比較高。
更重要的是市場回暖帶來的信心。
“2024年第四季度至今,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下,部分城市房價止跌回穩,市場信心及活躍度提振,關鍵指標迎來修復。我們在成都、上海等拿了少數自操盤項目為了打造標桿;更重要的模式是開展多元合作,比如在杭州、長沙、北京、成都等不同項目和房企進行合作。”貝好家相關人員說道。
在武漢市洪山區的保利·澗山觀奕營銷中心,周末前來看房的市民絡繹不絕。視覺中國 資料圖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部分遠郊也存在結構性機會。今年4月,龍湖集團聯合體以溢價9.55%、總價15.37億元競得上海奉賢新城一宗商住地塊。龍湖集團上海公司人士介紹,“拿地最直接的原因是龍湖奉賢新城項目觀萃拿地7個月‘三開三捷’,接近清盤。”
郭佳峰介紹,“去年浙江省內三四線城市的土地競拍見不到大型央國企,今年他們看到了我們在這些區域項目獲利頗豐,也忍不住一起來競爭。”
市場回穩信號正向更多城市擴散。南京、天津、長沙、鄭州、沈陽、蘇州等城市的優質地塊,在今年的土拍市場中,房企的舉牌意愿也在增加。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購房者在一家預售樓盤選購樓房。視覺中國 資料圖
長期關注土地市場的研究人士認為,地王的出現將重塑市場價格體系,隨著限價退出舞臺,新房的定價將和二手房并軌回歸市場,對于高溢價拿地的企業而言,如何用好的產品打動購房人成為一大功課。
買房的時機到了嗎?
地王已經成為街頭巷尾的話題,記者走訪中,連地王旁農貿市場內的門衛大爺都能直接報出地塊位置和價格。
但是,地王出現并不意味著城市房價整體回升。杭州貝殼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3月份調價記錄的房源中,88%的房源降價,相較2月份91%的比例減少,反映市場整體以價換量主基調未變,但也折射出部分業主心態的異動。
中介門店之中,仍有購房者在猶豫:“心里還有點打鼓,就怕買了之后房價還會下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趙秀池認為:“房價走勢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但房價本身是市場供求關系的反映,隨著宏觀經濟周期以及供求關系變化出現漲跌是正常現象,如同買股票一樣,購房人很難買在最低點。當前正處于市場谷底,對于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如果不接受租房,可以入市。”
杭州樓市新政大幅縮小限購范圍,余杭區某樓盤營銷中心內,購房者在沙盤看房。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近期購房政策寬松程度堪稱歷史之最,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