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同時常態化運營線上平臺。廣交會一直被視作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風向標”。在我國“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挑戰與機遇交織的當下,廣交會以創新之力、開放之姿、合作之誠,向世界傳遞中國外貿的強勁脈搏,搭起友誼的紐帶、貿易的橋梁。
4月15日,在第137屆廣交會服務機器人專區,客商觀看人形機器人演示。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廣交會向世界釋放“中國引擎”強大力量。開放是廣交會最鮮明的標識;創新為廣交會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廣交會主辦方將著力提升質量、優化結構、改進服務,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本屆廣交會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約3.1萬家。其中出口展展位數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比上屆增加近900家。進口展展位數約1600個,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736家企業參展,與上屆基本持平。目前,從境外采購商預注冊量、酒店預訂量和航班預訂率等指標看,第137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有望繼續保持量穩質升的態勢。截至4月14日統計數據顯示,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萬名境外采購商預注冊。全球零售250強等大型采購商有255家參會,比上屆同期增長5.8%,創歷史新高。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廣交會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世界共享中國機遇,這正是廣交會強勁的吸引力所在。
廣交會引領全球貿易新浪潮。本屆廣交會三期分別以“先進制造”“品質家居”“美好生活”為主題,共設55個展區、172個產品專區。首次在第一期增設服務機器人專區,集中展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最新成果。首次新設集成房屋專區,繼續設立智慧生活、智慧物流與倉儲設備、數字化工廠及智能制造生產線,風能、氫能及其他新能源產品,智慧出行相關技術產品等多個新興產業相關題材的專區。一個個“首次”既展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誠意,也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躍遷的生動注腳,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技術亟待走向世界。本屆廣交會聚焦“一帶一路”、RCEP、歐美等重點市場,通過在全球舉辦推介活動、深化與各方合作,引領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和領域融入新一代全球貿易。
廣交會架起文明交流互鑒新橋梁。廣交會既是一座促進貿易的橋梁,也是一扇展現文化的窗口。被譽為“國際會客廳”的廣州,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敢為人先的魄力,鑄就了包容開放、務實創新的城市品格,吸引四海賓朋紛至沓來,譜寫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壯美篇章。廣交會期間,廣州將推出超300場“廣交會+”系列活動,讓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百萬海內外人士在洽談合作之余,沉浸式感受“廣式生活”魅力,體驗豐富多元城市之旅。廣交會歷史上首個城市美食文化活動——廣交會音樂美食節“食在廣州嘉年華”將貫穿廣交會三期,薈萃手作點心、廣府非遺、國潮巡演,讓廣大客商足不出館,即可一站式體驗“南北風味并舉,中西名吃俱陳”的美食文化。“貿易+文化”的模式既激活了消費活力,更塑造著城市品牌,在展會上收獲新機遇,結交新朋友,感受中國文化的廣度,加深彼此之間的認識與認同,便能架起更加堅固的合作橋梁。
外貿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廣交會,充分彰顯中國“國際范”,促進貿易“鏈全球”,帶動文化“火出圈”。展望未來,隨著外貿新市場拓寬朋友圈,新產品釋放新潛能,中國外貿必將乘風破浪,給世界帶來更多紅利,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作出更大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