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傳切配合、健身長拳演繹、小籃球行進直線運球、百變運動方舟……日前,北京市密云區教委舉辦中小學、幼兒園體育與健康工作交流展示活動,高中、初中、小學以及幼兒園學生同場交流展示“能出汗的體育課”。
活動中,密云區教委發布《密云區中小學、幼兒園體育與健康工作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標志著密云區深入落實“體育八條”的中小學、幼兒園體育與健康工作三年攻堅行動開啟了新的篇章。
“明確‘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近視防控、體重管理、隊伍建設’五大攻堅任務,統籌協調衛健、疾控、體育等部門資源,形成‘規劃-實施-監測-改進’的閉環管理,以‘問題導向、數據驅動’為原則,系統建設‘運動、衛生、心理、營養’四位一體的大健康教育格局。”密云區教委副主任尹玲玲從《方案》的工作原則、總體目標、重點任務以及機制保障等方面做了詳細解讀。
“體育與健康工作作為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克服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中的‘短板’,需部門聯動、綜合施策,打出一套“組合拳”。”尹玲玲說,“建立由區教委牽頭衛生、疾控、體育、鎮街(社區)等組成的定期會商制度,統籌協調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堅持一體化培養,構建幼小初高一體化的體育與健康培養體系,強化各學段之間的銜接與協同,實現各學段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貫通式培養。這樣才能保證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科學化、高效化、特色化發展。”
“剛性落實體育課時,確保所有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嚴禁擠占或變相取消。”據尹玲玲介紹,密云區打造“課程+活動+競賽”全鏈條,規定學校每節體育課中須包含10分鐘以上高強度訓練,利用智能化穿戴設備加強學生運動負荷監測,杜絕說教課和不出汗的體育課,學校領導干部要加強對體育課的聽、評力度,每月聽、評每名體育教師課不少于1次,研修學院定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及運動負荷進行重點視導,指導學校落實“體育八條”中的不同年級鍛煉標準和要求。
“作為堅持17年的大課間集體跑步區域特色運動,要持續注入新的活力。”密云區深入探索大課間集體跑步改革,推行“傳統跑-強度跑-放松拉伸”三段跑模式,建議小學1-2年級每次200-500米,3-4年級每次600-800米,5-6年級每次800-1000米,初中1500米以上,高中2000米以上。積極開展區校兩級健康跑、長跑節、接力跑、越野跑等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推行以“國頒操-素質操-特色體育活動”為主的課間操活動,兼具趣味及體能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身體姿態,促進健康發展。針對15分鐘小課間,區教委研究設計脊柱保健操、亮眼操等小課間集體活動,并在全區中小學推廣普及。增設羽毛球、長跑、足球、籃球班級分區賽等活動,爭取“班班有活動,人人都參與”,激勵學生全員參與、全員貢獻、全員拼搏。
“啟動心理健康關愛工程,培育陽光向上心態,是三年行動重要任務之一。”密云區教委建立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輔導、轉介干預等服務。構建醫教協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立醫療、心理顧問“雙包聯”學校機制,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雙賦能”。學校建立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將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貫穿到課堂教學、課業輔導、學生管理、師生交往等各環節。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
此外,《方案》中還明確:遵循“20-20-20”護眼法則,教師要有序組織大小課間活動、督促學生到室外活動或遠眺,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定期更換頻閃或照度不足的照明燈,確保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針對肥胖率實施“一校一策”專項督導,指導各校制定“一生一案”運動方案,通過早晚體能訓練、減脂強化等措施,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在隊伍建設強基工程方面,《方案》明確2027年年底前,逐步配齊配強專職體育教師,通過公開招聘、內部挖潛、“銀齡”計劃、兼職聘任等方式補充缺口。三年內開展全員教師心理素養提升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科學化、專業化水平。成立密云區體育名師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吸納全區優秀體育、心理教師,開展研究、指導、評估等工作。
同時,《方案》中提出建立涵蓋體質健康、近視肥胖防控等指標的日常考評機制,對體育教師、班主任等關鍵崗位重點傾斜。區教委牽頭,建立教育、衛健、醫療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開展學生健康問題會商研判,打通數據壁壘,構建動態監測預警與分級干預體系,推動健康管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防控”轉型。
密云區教委主任楊福軍表示,加強學生體育與健康工作是落實國家戰略的政治任務、是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工程、是重塑密云教育品牌的關鍵抓手。下一步,密云區將錨定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聚焦關鍵領域,精準施策發力,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健康促進模式,引導全社會樹立“健康第一”教育觀,形成體教醫社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譜寫教育強國首善之區建設的密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