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國際車展上,以全面邁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新階段的長安汽車,向全球展示了其戰略轉型的堅定決心。通過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領域的系統性突破,長安汽車正從傳統制造商向科技生態引領者跨越。
過去十年,長安汽車以年均超百億元的研發投入,構建了覆蓋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術的全棧能力。2024年,其自主品牌新能源收入占比攀升至46.5%,海外銷量達53.6萬輛,凈利潤同比增長32.5%,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此次車展上,“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三大計劃全面提速,是長安汽車面向2030年500萬輛銷量目標的戰略部署。這場轉型以技術自研、生態構建與全球化布局為核心,旨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這不僅是產品矩陣的迭代,也不單是技術創新,更是企業基因的重構。長安汽車通過打破傳統制造邊界,完成從“制造驅動”向“科技驅動”的轉變,書寫中國車企從規模追趕到技術領跑的新篇章,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升維路徑。
香格里拉計劃:電池技術與產品矩陣的躍遷
當前汽車產業正轉向“智能化的下半場”,決定企業優勝劣汰的關鍵因素--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正是長安汽車的三大優勢。誰能率先掌握核心技術,誰就將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
如今,長安汽車在“三電”領域 4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得到突破,其中“金鐘罩”電池,全面融入AI 算法,電池狀態實時監測等技術,實現“只冒煙、不起火”的真安全。2020年以來,超過100萬輛新能源車搭載金鐘罩電池,沒有一輛因為電池本身原因導致車輛起火。電池全域使用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可實現在-30C極低氣溫下電池快速升溫,解決了用戶低溫場景用車以及無法越過山海關的難題。另外,電池的模塊化設計兼容車網互動(V2G)技術,使電池既可驅動車輛,又可作為家庭儲能單元,構建了從材料研發、制造到回收的閉環生態。
產品矩陣的完善也是技術落地的關鍵。啟源Q07以“技術下沉”為理念,擁有215公里純電續航和3.9L/100km匱電油耗,配備“天域座艙”“天衡底盤”“天樞駕駛輔助”,實現五屏聯動、CDC智能魔毯懸架、原地掉頭、鐘擺停車和語音變道等功能,滿足15萬元級主流市場需求。深藍S09通過超級增程2.0技術,實現44.39%的熱效率,搭載HarmonySpace鴻蒙座艙5和華為乾崑智駕ADS 3.3,計劃2025年下半年升級至ADS 4,提供4.3㎡的寬敞空間,為30萬元級用戶帶來高價值體驗。阿維塔06搭載乾崑ADS 3.0智駕系統與鴻蒙座艙4.0,配備5C超充雙動力,定位20萬元級中型豪華電動轎車。
2024年,長安新能源銷量占自主品牌收入的46.5%,深藍、阿維塔、啟源系列在細分市場表現穩健。研發層面,“中央研究院+六大分院”的全球體系和超400億元的新能源領域累計投入,構筑了技術護城河。時代長安一期電池產能達25GWh,產能利用率超90%,供應鏈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北斗天樞計劃:智能化重構汽車價值鏈
智能化是汽車產業下半場的核心戰場。長安汽車的北斗天樞計劃以“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為目標,通過“天樞智駕”“天域座艙”“天衡底盤”三大技術,重新定義汽車標準。
SDA天樞架構以“中央+區域”環網電子電氣架構為核心,實現硬件標準化與軟件靈活迭代。其千兆帶寬通信網絡支持全車功能自由編排,雙備份冗余設計確保單一故障下系統安全運行。在極端測試中,即使切斷主通信鏈路,備份鏈路可在0.1秒內完成切換,保障車輛控制無中斷。啟源E07搭載該架構,中央計算大腦算力突破1000TOPS,為AI大模型部署提供硬件基礎,并擁有小于20分鐘的快速OTA實力。
用戶體驗方面,“天域座艙”通過AI智繪技術實現從功能疊加到場景融合。與騰訊聯合開發的“聯接精靈”依托微信生態,支持語音控制全覆蓋,用戶通過公眾號即可完成車輛解鎖、空調預啟動等操作,實現“只動口、不動手”的交互體驗。裸眼3D HUD技術以100英寸顯示面積和170PPD超清分辨率,解決傳統HUD的眩暈與信息過載問題,導航箭頭“貼地顯示”提升駕駛安全性。
車展上,長安汽車展示了未來出行科技矩陣。人形機器人身高1.69米,擁有超40個自由度,配備激光雷達和3顆視覺傳感器,可實現精準環境感知與行走避障,模仿真人動作,并搭載長安自研的天樞大模型。輪式機器人由6個直驅型關節驅動,兼顧靈巧與穩健。四足機器狗采用仿生結構,結合運控與導航定位算法,適配復雜地形,可搭載功能模組,應用于公安巡邏、應急救援、工業巡檢等場景。長安還與智元研究院探索外骨骼在出行場景的應用,髖部助行外骨骼實時感知用戶運動狀態,提供精準助力,適用于戶外運動與助老助行。
未來,長安汽車計劃在智能汽車科技產業鏈投入超2000億元,打造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并開發陸海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預計2025年底完成飛行汽車試飛,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產下線應用。
長安汽車與華為、騰訊、地平線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戰略合作,構建“技術中臺+生態聯盟”模式。并建成長安科技、長線智能、梧桐科技、加入了引望科技等科技公司,其中阿維塔投資115億元入股引望,致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智能科技公共平臺。
海納百川計劃:從產品輸出到生態全球化
全球化是檢驗車企綜合實力的終極考場。長安汽車的海納百川計劃立足五大區域市場,通過知識產權布局、全球人才體系、本地化產業協同、品牌營銷深耕及ESG責任賦能的“五位一體”模式,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知識產權是全球化競爭的核心護城河。長安汽車近三年累計投入專利費用超3億元,年均申請專利1.4萬件,發明專利占比70%,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240余項。作為中國車企的代表,長安主導制定ITU國際標準(ITU-T Y.4475),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數據交互框架,并通過技術輸出賦能海外市場。
全球化不僅是產品流動,更是人才融合。長安汽車通過“年輕化、國際化、市場化”的人才戰略優化管理。領導班子中80后占比40%,最年輕的副總裁為1986年生人,確保對新興市場的快速響應。引入外籍高管增強多元文化視角,公開競聘機制覆蓋全球崗位,解決跨國企業人才本土化難題。
長安汽車的全球化布局升級為“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本地化,從“賣產品”轉向“賣生態”,實現“技術品牌+服務生態”雙輪驅動。在制造端,目前已建成9個海外工廠,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長安泰國工廠將于下月投產,年產能10萬輛,輻射右舵市場。品牌營銷方面,長安在歐洲、中東非舉辦22場區域發布會,以“金剛車身”“金鐘罩電池”等標簽強化技術與安全形象。